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集资诈骗犯罪是怎么回事?


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集资诈骗犯罪,简单来说,就是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个平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项目、隐瞒真相、许以高额回报等手段,骗取公众资金的犯罪行为。 互联网金融本身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它借助互联网技术,为金融交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然而,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和了解不足,将其作为实施集资诈骗的工具。 从法律认定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了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的集资诈骗犯罪,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和使用了诈骗方法。常见的诈骗方法包括虚构投资项目、编造虚假的借款用途、伪造高收益的回报数据等。例如,一些不法分子会虚构一个看似前景无限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吸引公众投资,然后将资金据为己有,根本不会按照承诺用于项目运营。 对于集资诈骗的数额认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公众在参与互联网金融活动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细核实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陷入集资诈骗的陷阱。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同时,法律也为受害者提供了维权的途径,受害者可以通过刑事诉讼程序,要求犯罪分子返还被骗取的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