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违法阻却事由的行为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在法律上,要判断无违法阻却事由的行为是否属于违法行为,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关键概念。违法阻却事由,简单来说,就是一些特殊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虽然行为表面上看起来符合违法的特征,但法律基于某些原因,不认为它是违法的。常见的违法阻却事由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正当防卫,是指当我们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比如,张三正在被李四持刀抢劫,张三为了保护自己,奋起反抗将李四打伤,这种行为就属于正当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例如,王五为了躲避一辆失控的汽车,情急之下冲进了赵六的院子,损坏了赵六的一些物品,这就可能构成紧急避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有相关规定。 如果一个行为没有这些违法阻却事由,并且该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违法构成要件,那么通常就会被认定为违法行为。违法构成要件一般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比如,在盗窃罪中,主体一般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满足了这些要件,又没有违法阻却事由,那就属于盗窃违法行为。 所以,一般情况下,无违法阻却事由的行为,如果符合相应的违法构成要件,是属于违法行为的。但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