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财产分割是否需要公证?
我和家人达成了财产分割协议,不知道这个协议要不要去公证。不公证的话,担心协议效力有问题;去公证又觉得麻烦还得花钱。想了解下从法律角度看,协议财产分割到底需不需要公证呢?
展开


协议财产分割并非必须要进行公证。财产分割协议是指财产共有人经协商一致,对其共有的财产达成分割意见的书面协议。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一起商量好怎么分财产,然后写成书面的东西。 从法律层面来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这意味着只要财产分割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它在成立时就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即使不进行公证,协议也是有效的。 那公证有什么作用呢?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经过公证的财产分割协议,其证明力相对更强。如果日后发生纠纷,经过公证的协议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法官会更倾向于认可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减少了当事人举证的难度。例如,在一些复杂的财产分割案件中,公证文书可以作为直接证据被法院采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经过公证的协议就没有用。只要协议本身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一样可以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对协议财产分割进行公证,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财产情况比较简单,双方对协议内容都没有争议,那么不公证也可以;但如果财产涉及金额较大、情况复杂,或者双方对协议的履行存在一定担忧,那么进行公证可以增加协议的保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