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
我和别人有个纠纷,选择了仲裁来解决。现在仲裁结果出来了,但对方不履行。我想知道仲裁有没有强制执行力,我能不能通过法律手段让对方执行仲裁结果呢?
展开


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者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而强制执行力,简单来说,就是当一方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可以通过法院等强制机关,迫使对方履行义务的效力。 仲裁是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也对仲裁裁决的执行做了相关规定。当仲裁裁决生效后,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只要该裁决不违反法律规定,法院就会采取一系列的执行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以保证仲裁裁决能够得到执行。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仲裁裁决存在没有仲裁协议、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形,被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该仲裁裁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