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部门解散把员工调岗是否合法?


在公司部门解散后将员工调岗是否合法,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劳动合同变更的基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意味着,公司和员工在调岗问题上,需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且要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从法律本质上讲,调岗属于对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因为劳动合同中通常会明确约定员工的工作岗位。 当公司部门解散时,如果是因为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可以尝试与员工协商调岗。这里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部门解散也可能被认定为这种情况。但公司需要证明这种变化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 如果公司与员工就调岗事宜能够协商一致,那么调岗就是合法的。双方应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明确新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待遇等重要事项。然而,如果员工不同意调岗,公司不能强行调岗。若公司未经员工同意擅自调岗,这就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属于违法行为。员工有权拒绝到新岗位工作,并要求公司按照原劳动合同继续履行。 要是公司因为员工拒绝调岗而解除劳动合同,这就涉及到违法解除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所以,公司部门解散后调岗是否合法,关键在于是否与员工协商一致。员工要清楚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问题可以通过与公司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