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是否会予以处罚?
我在生活中听到了犯罪预备这个词,不太明白它的意思。我想知道如果有人处于犯罪预备阶段,法律会不会对其进行处罚呢?我很想弄清楚这种情况在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展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还没真正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已经在为犯罪做前期的准备工作了,比如为了盗窃去购买开锁工具,或者为了抢劫提前踩点观察路线等。 关于犯罪预备是否会予以处罚,答案是可能会受到处罚。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这意味着法律对犯罪预备是有规制的。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犯罪预备行为虽然还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但它已经对社会秩序和法律所保护的利益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如果不加以处罚,可能会纵容一些人去积极筹备犯罪。 不过,法条中用的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应当”。这是因为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判断是否对犯罪预备进行处罚以及如何处罚。比如,如果犯罪预备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极小,那么就有可能免除处罚;但如果犯罪预备行为已经接近着手实施犯罪,并且所准备实施的犯罪性质恶劣,那么就可能会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举例来说,甲为了报复乙,购买了一把匕首准备去伤害乙,但在去乙家的路上被警察发现并制止。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就属于犯罪预备。如果甲只是因为一时冲动购买了匕首,且没有其他恶劣情节,可能就会免除处罚;但如果甲之前就多次有报复乙的意图,这次准备充分,那么就可能会比照故意伤害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总之,对于犯罪预备的处罚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