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这种说法对吗?
我一直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不太明白。身边有人说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可我不太确定。我想知道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就业和社会保障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展开


从法律层面和社会实际情况来看,‘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来了解一下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就业指的是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简单说,就是人们通过工作获得收入。而社会保障则是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资金来源上看,许多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依靠就业人员及其所在单位缴纳的费用来维持的。以我国《社会保险法》为例,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保险费用。如果没有就业,就没有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缴费,那么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社会保障体系也就难以正常运转。 从保障范围和程度来讲,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享受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水平。一般来说,有稳定就业的人员能够享受较为全面和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比如,企业职工可以享受工伤、失业等保险待遇,这些保障可以在职工遇到意外情况时提供经济支持。相反,没有就业的人员可能只能依靠一些基础的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和程度相对较窄较低。 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大量人员实现就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而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当就业得到保障时,人们的生活有了基本的经济来源,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对社会进行兜底保障。 综上所述,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就业为社会保障提供资金和保障对象,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又能为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