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做假资料算骗贷吗?


首先,骗贷在法律上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诈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中介做假资料的行为很可能涉嫌骗贷。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该法条指出,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中介做假资料的行为符合使用虚假证明文件这一情形。一般来说,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会要求申请人提供真实有效的资料来评估其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而中介提供假资料,会使金融机构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贷款决策,这就破坏了金融机构正常的贷款审批秩序,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对于涉及骗贷行为的认定,通常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比如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贷款申请人和中介明知资料是假的,并且贷款后不打算偿还,那就更符合骗贷的特征。如果只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比如为了顺利获批贷款而使用了假资料,但有还款能力且有还款意愿,可能在法律认定上会有所不同,但这依然是一种违规行为。 一旦被认定为骗贷,不仅中介要承担法律责任,作为贷款申请人也可能会面临法律后果。因为在贷款过程中,申请人有义务提供真实的信息,即使是中介主导做了假资料,申请人可能也难以完全摆脱干系。所以,如果发现中介做假资料,应该及时与金融机构沟通,说明情况,尽量避免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