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协议规定继承有效吗


家庭协议规定继承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是有效的。首先,来理解下什么是家庭协议规定继承,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就被继承人的遗产分配等继承相关事项,通过协商一致达成书面或口头协议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说明法律是允许继承人之间通过协商来处理继承事宜的。 家庭协议规定继承要有效,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条件。一是协议必须是各方真实意思表示。简单说,就是大家都是真心愿意签这个协议,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况。比如,有人强迫其他继承人签订不合理的协议,这种情况下协议就是无效的。二是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像不能通过协议剥夺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份额,这是违反法律规定保护弱者的原则的,这样的协议条款就是无效的。三是参与协议的各方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清楚知道行为后果的人。如果有一方是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这份协议的效力就可能有问题。 例如,老人有三个子女,大家在老人意识清醒且同意的情况下,商量好了老人去世后房产和存款的分配方式,并签订了协议,协议内容没有违法违规和违背公序良俗,三个子女也都是成年人,那这份家庭协议规定的继承就是有效的。 相关概念: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在我国,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就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