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公摊面积缩水真的不受合同保护吗?


在探讨房屋公摊面积缩水是否受合同保护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白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房屋公摊面积指的是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像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等都属于公摊面积。在购房合同里,通常会明确约定房屋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以及公摊面积等相关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购房合同属于书面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中关于公摊面积的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如果房屋公摊面积缩水,这实际上就是开发商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构成了违约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也就是说,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购房者可以先与开发商进行协商,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公摊面积缩水的问题,比如退还相应的购房款等。如果协商不成,购房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像购房合同、房屋测绘报告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院会根据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公正的判决。 此外,在一些地方可能还有专门的房地产法规来规范房屋面积误差的处理。例如有的地方规定,房屋实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一定比例时,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等。购房者在维权过程中,也可以关注当地的相关规定。总之,房屋公摊面积缩水并非不受合同保护,购房者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