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诉侵权后产品下架可以吗?


在被投诉侵权后,将产品下架是一种可行的处理方式,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侵权”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侵权就是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比如知识产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当你的产品被投诉侵权,可能意味着你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他人受法律保护的成果。 从法律角度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当商家接到侵权投诉后,将产品下架相当于采取了“删除”这一必要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然而,产品下架并不意味着完全解决了侵权问题。如果确实存在侵权行为,即使产品下架,权利人仍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此外,如果商家认为自己并没有侵权,那么在将产品下架之后,还可以积极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抗辩,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提供产品的合法来源证明、自己的研发过程证据等。总之,被投诉侵权后产品下架是一种应对措施,但后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处理相关法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