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去法院起诉是否有用?


在探讨高利贷去法院起诉是否有用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高利贷。高利贷就是指借贷利率超过了国家规定合法范围的贷款。简单来说,就是借钱的利息高得离谱,超出了法律允许的程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指出,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说,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超过了这个标准,超过的部分就是不被法律所保护的。 那么,去法院起诉高利贷是有用的。首先,当我们起诉到法院后,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审查借贷合同和利息约定。如果确实属于高利贷,对于超过法律规定部分的利息,法院是不会支持的。比如,你借了一笔钱,约定的年利率是30%,而当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算出来对应的年利率是20%,那么超出的10%这部分利息,法院就不会让你偿还。 其次,通过法院的判决,可以明确你合法的还款金额和还款方式,避免了高利贷放贷人无休止的骚扰和不合理的催讨。而且,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放贷人不遵守判决,你还可以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在起诉的过程中,法院也会保护你的合法权益,防止放贷人使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来追讨债务。这对于保障你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在起诉的时候,你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比如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能够证明你们之间存在借贷关系以及约定的利息情况。只要证据充分,法院就会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所以,当遭遇高利贷时,去法院起诉是一种有效的维权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