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里诋毁产品是否违法?


在直播间里诋毁产品是否违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商业诋毁行为的概念。商业诋毁,通俗来讲,就是经营者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如果在直播间里主播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故意编造关于其他产品的虚假信息并进行传播,这就很可能构成商业诋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一旦构成商业诋毁,被诋毁方有权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该法第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其次,如果主播只是表达自己真实的使用感受和观点,且有事实依据,那就不构成违法。比如,主播在直播间里说某款产品的某个功能不符合宣传,并且能够拿出实际的证据,像检测报告、使用对比等,那么这种情况就属于正常的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主播如果是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但是,如果主播是受人指使或者与其他商家存在不正当利益关系,故意在直播间诋毁产品,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还可能违反《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此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因为主播在直播间诋毁产品的行为而受到误导,购买了主播推荐的产品,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等情况,消费者也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该法第五十二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总之,在直播间里诋毁产品是否违法,关键在于是否有事实依据以及是否存在不正当的目的。无论是主播还是商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消费者在面对直播间里的各种言论时,也要保持理性和警惕,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