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故对方拖着不处理算逃逸吗?


在探讨小事故对方拖着不处理是否算逃逸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交通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肇事者为了躲开承担事故责任和法律后果,选择逃离现场或者以其他方式躲避处理。 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交通肇事逃逸”被明确定义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判断是否构成逃逸的关键在于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 对于小事故中对方拖着不处理的情况,一般不能直接认定为逃逸。拖着不处理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对方可能是因为自身有事耽搁,或者想通过拖延来减少赔偿金额等,但这并不等同于其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逃逸强调的是事发后立即逃离现场或者隐匿行踪以躲避责任。而对方拖着不处理,通常还是会与你有一定的联系,只是在处理事故的进度上非常缓慢。 不过,如果对方在事故发生后,既不处理事故,又故意躲避你和相关部门的联系,不接听电话、不参加协商,并且有证据表明其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那么这种行为就有可能被认定为逃逸。 要是遇到对方拖着不处理的情况,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你可以主动与对方沟通,明确告知其处理事故的重要性和时间要求。如果沟通无果,你可以向交警部门反映情况,请求交警介入调解。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警部门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依法对双方进行调解,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果调解仍然无法解决问题,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民事诉讼中,你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如事故责任认定书、医疗费用发票、维修费用清单等,以证明你的损失和对方应承担的责任。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 总之,小事故对方拖着不处理一般不算逃逸,但如果对方存在故意逃避责任的行为,则有可能被认定为逃逸。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你要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