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受法律保护的范围是怎样的?


在探讨高利贷受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高利贷。简单来说,高利贷就是指那些利息特别高的贷款。而判断一笔贷款是否属于高利贷,关键在于其利率是否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它反映了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 具体来讲,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意味着在这个范围内的利息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借款人有义务按照约定支付。 举个例子,假设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65%,那么四倍就是14.6%。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是12%,低于这个司法保护上限,那么这部分利息就是合法有效的,借款人需要按照约定偿还本金和利息。 然而,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对于超出法律保护范围的高利息,借款人无需支付,如果已经支付了,还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 此外,如果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是不会支持的。这体现了法律对过高利息的限制,旨在维护公平合理的借贷秩序,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利息的计算和认定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借款本金中是否包含预先扣除的利息、利息的计算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如果遇到这些问题,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 总之,了解高利贷受法律保护的范围对于借贷双方都非常重要。借款人要清楚自己的还款义务,避免支付过高的利息;出借人也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收取利息,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合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