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税是否算经济犯罪?


骗税通常是指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下面我们来探讨骗税是否属于经济犯罪。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经济犯罪。经济犯罪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法规,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它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骗税行为正是发生在税收这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对国家的税收制度和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专门对骗税行为作出了规定。《刑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表明骗税行为达到一定标准,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 从犯罪构成要件来看,骗税行为具有经济犯罪的特征。主观上,骗税者具有故意骗取国家税款的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的经济利益。客观方面,他们实施了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导致国家税收遭受损失,破坏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骗税行为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影响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综上所述,骗税是典型的经济犯罪。骗税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抵制和反对骗税等经济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