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诉讼证据收集是否有法律规定?


在商标侵权诉讼中,证据的收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并且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指导这一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标侵权。简单来说,商标侵权就是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等行为。比如,市场上常见的一些假冒名牌商品,就可能涉及商标侵权。 关于证据收集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重要的遵循准则。该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意味着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原告需要自己去收集能够证明被告侵权的证据。 证据的种类有很多,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在商标侵权案件中,书证可能是商标注册证书,这是证明你拥有商标专用权的重要文件。物证可以是侵权商品本身,比如你发现市场上有假冒你商标的产品,将其购买下来作为证据。视听资料可能是记录侵权行为的视频,电子数据则可能是侵权方在网络上发布的涉及侵权商标的信息等。 对于证据的收集方法,当事人可以自行收集。例如,你可以通过购买侵权商品来获取物证,同时保留好购买凭证。也可以通过公证的方式来固定电子数据,比如对侵权方的网页进行公证,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此外,如果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这为当事人在证据收集遇到困难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也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认定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比如,对于证据的形式、来源等都有具体要求。当事人收集的证据应当符合法定形式,来源要合法。如果证据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是不能被法院采纳的。 在商标侵权诉讼证据收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这样才能在诉讼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