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属于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起侵权事件,不太清楚侵权行为在法律上的性质。我想知道它到底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了解这些对处理我遇到的侵权问题有什么帮助呢?
展开


要判断侵权行为属于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我们得先搞清楚这两个概念。 法律行为是指人们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意思表示就是行为人把想要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想法以一定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签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用文字表达出来,达成一致意见,这就是典型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预期的法律效果,它的成立和生效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像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等。 事实行为则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你主观上有没有想要产生某种法律效果的想法,只要你做了这个行为,法律就会规定产生相应的后果。比如创作作品,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可能只是出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特意去想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但一旦作品完成,作者就自动享有著作权,这就是事实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 而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侵权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通常并没有想要设立、变更或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他只是因为自己的过错或者法律规定的无过错情形,实施了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只要侵权行为造成了他人的损害,侵权人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等民事责任,而不取决于侵权人是否有设立法律关系的意思。所以,侵权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