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是否由公安认定?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交通事故责任通常是由公安进行认定的。下面来详细解释一下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含义。简单来说,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就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的勘查、调查情况以及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等,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出具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它对于后续的赔偿等事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这就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公安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的职责。 当发生交通事故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他们会进行现场勘查,包括对事故车辆的位置、痕迹,现场的道路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测量。同时,还会对事故当事人和相关证人进行调查询问,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如果需要,还会进行检验、鉴定,比如对车辆的性能、车速等进行检测。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所掌握的这些证据和情况,依据相关的交通法规来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责任划分一般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例如,如果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如果当事人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也有相应的救济途径。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总之,交通事故责任由公安认定是有明确法律依据和规范流程的,这一认定对于妥善处理交通事故、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