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调解好不好?


交通事故调解是指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其他相关机构,召集事故双方当事人,就事故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一种解决方式。 从有利的方面来看,首先调解具有高效性。相比于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来说,诉讼程序可能会经历立案、审理、判决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而调解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成协议,快速解决纠纷,让双方当事人能够尽快从事故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其次,调解具有灵活性。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协商赔偿的方式、金额等内容,而不必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执行。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双方当事人的个性化需求,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再者,调解有助于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关系。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在相对友好的氛围中进行沟通和协商,避免了诉讼过程中的对抗和冲突,有利于维护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减少后续的矛盾和纠纷。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采取自行协商、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等方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 然而,调解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调解结果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一方当事人的期望。在调解过程中,为了达成协议,双方当事人可能都需要做出一定的让步,这就可能导致调解结果与一方当事人的预期存在差距。此外,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又会增加时间和成本。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调解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够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且都愿意通过调解来解决纠纷,那么调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双方当事人存在较大的分歧,或者一方当事人不愿意配合调解,那么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可能更为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