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同进行解释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在对合同进行解释时,有诸多要点需要我们注意。首先,要遵循文义解释原则。这是指按照合同条款所使用的词句的通常含义进行解释。合同的文字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外在表现,所以对文字含义的解读是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明确,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其次,整体解释原则也很关键。合同是一个整体,各个条款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补充。不能孤立地去解释某一个条款,而要从合同的全部内容出发,把各个条款放在整个合同体系中去理解。比如一份买卖合同,关于货物质量、价格、交付方式等条款都是相互影响的,在解释某一条款时,要考虑到其他条款的规定。 目的解释原则同样不容忽视。合同是当事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订立的,所以解释合同要符合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如果当事人订立合同是为了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那么在解释合同条款时,就要朝着有利于实现这个合作目的的方向去理解。例如,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的条款,如果从目的解释的角度,应该是为了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而不是为了惩罚某一方。 此外,习惯解释原则也在合同解释中发挥着作用。在某些行业或者特定地区,存在着一些交易习惯。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参照这些习惯来解释合同。例如在一些农产品交易中,当地有特定的计量习惯,在解释合同关于数量的条款时,可以考虑这些习惯。 最后,诚信解释原则是贯穿合同解释始终的。当事人在订立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都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解释合同时,也要秉持诚信,不能故意歪曲合同条款的含义,损害对方的利益。总之,对合同进行解释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准确理解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维护合同的公平和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