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行鉴定怎样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伤残?


在不进行鉴定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伤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要明确医疗过失的概念。医疗过失指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存在主观上的过失。《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这里所说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就是医疗过失导致伤残可能涉及的情况。 从病历资料来判断。病历是对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情况的客观记录。我们可以仔细查看病历中的各项记录,比如医生的诊断是否准确,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如果医生在诊断时遗漏了重要的症状或检查项目,或者治疗方案明显不符合常规的诊疗方法,这就可能存在医疗过失。例如,患者明明有典型的心脏病症状,医生却没有安排心电图等必要检查,就草率诊断为其他疾病并进行治疗,这种情况就值得怀疑。 还可以参考专业医学知识和常识。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医生,但对于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常识还是有所了解的。比如,手术后伤口出现严重感染,而且感染情况在合理的护理下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越来越严重,这就可能是手术过程中存在消毒不严格等医疗过失。又或者,药物治疗后出现了明显与该药物正常副作用不符的严重不良反应,也可能暗示存在医疗问题。 患者自身的感受和观察也很重要。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是最敏感的。如果在治疗后,身体出现了之前没有的异常症状,而且这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逐渐加重,同时这些症状又与治疗的部位或方式有一定关联,那么就需要警惕医疗过失的可能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鉴定的情况下判断医疗过失伤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医学是一门非常专业和复杂的学科,很多问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准确判断。而且在后续可能涉及的维权过程中,没有专业的鉴定结论,很难有力地证明医疗过失的存在和伤残的程度。所以,如果对医疗情况存在疑问,最好还是通过合法的途径申请专业的医疗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