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显失公平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我签了一份合同,感觉里面的条款对我特别不利,对方占了很大便宜,我怀疑这属于显失公平的情况。我想了解下法律上对于显失公平是怎么解释的,这样我就能判断自己这份合同合不合理,能不能采取措施维护权益。
展开 view-more
  • #显失公平
  • #民法典
  • #合同撤销
  • #法律救济
  • #公平原则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显失公平是一个在民事法律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合同的效力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显失公平的司法解释。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显失公平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简单来讲,就是在一项交易或者行为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等,一方获得了极大的利益,而另一方则承受了不合理的损失,并且这种不对等是由于一方利用了另一方的不利处境造成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一规定为受显失公平行为影响的当事人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遭遇了显失公平的情况,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要求撤销相关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显失公平,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一方面,要考察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否明显失衡。例如,在合同中,一方承担了过多的义务,而只享有极少的权利,或者另一方获得了远远超出正常范围的利益,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存在显失公平。另一方面,要审查是否存在一方利用对方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比如,一方当事人在对方经济困难急需资金时,迫使对方签订了明显不利于对方的合同;或者一方利用对方对相关业务缺乏经验和了解,签订了不公平的条款。 需要注意的是,显失公平的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能仅仅依据合同的结果来判断。法院或仲裁机构会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各种因素,以确定是否构成显失公平。而且,当事人请求撤销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时间限制的。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此外,显失公平的制度旨在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和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它既防止了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对方的劣势获取不正当利益,也避免了合同的随意撤销,维护了交易的稳定性。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认为自己签订的合同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况,应当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在法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撤销申请,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签订合同等民事法律行为时,当事人也应当谨慎审查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利义务明确、公平合理,避免陷入显失公平的困境。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