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没有劳动合同该怎么办?


在劳动仲裁中,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就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面来详细讲解应对办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当没有劳动合同申请劳动仲裁时,关键在于提供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其他证据。这些证据有很多种,比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像银行转账记录,上面会显示用人单位给你发放工资的信息;还有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这些证件一般带有公司的标识和你的个人信息,能直观证明你是该公司的员工。 另外,考勤记录也很重要,它可以证明你在该单位的出勤情况,间接证明你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同事的证言也具有一定的证明力,如果有同事愿意为你作证,证明你在该单位工作过,这也是可以作为证据提交的。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在收集证据时,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收集方式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证据;真实性是指证据要真实可靠,不能是伪造的;关联性是指证据要与你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以及劳动纠纷有直接关系。 如果证据充分,即使没有劳动合同,劳动仲裁机构也会依法受理并作出公正的裁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所以,只要属于上述劳动争议范围,你就有权申请劳动仲裁。 总之,没有劳动合同不影响申请劳动仲裁,重要的是积极收集相关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