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范围是什么?


劳动争议指的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因为在劳动权利和义务方面产生不同意见而引发的争议。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范围。 首先是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通常来说,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这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协商,这是最简单的方式。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后,双方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省时省力,还能避免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比如,员工觉得自己的加班工资计算有误,就可以先和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或者领导进行协商。 如果协商不成,就可以进入调解程序。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组织会听取双方的意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提出调解建议,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调解不是必经程序,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双方的矛盾,节省时间和成本。 若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就需要进行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程序。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最后,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作出最终的判决。 接下来是劳动争议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以你提到的工资发放分歧为例,这属于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是在劳动争议范围内的。总之,了解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范围,有助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