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征地,死去老人有安置吗?


2024年征地时,死去老人一般是没有安置的。 首先,从法律基本概念来讲,根据《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这意味着一旦自然人死亡,其就不再拥有民事权利能力,也就无法再享有包括征地安置补偿等民事权利。简单说,人去世后,在法律上就不具备享受相关权益的资格了。 其次,关于征地补偿,它是对被征地对象因土地被征收而遭受损失的一种补偿。去世的老人已经不存在因征地导致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比如因失去土地影响生活、居住等,所以从补偿的目的来看也不应该给予去世老人安置。 不过,如果涉及房屋拆迁且老人去世前是房屋所有权人,其继承者有权依法继承该房产。在这种情况下,房屋拆除与重建工作涉及的拆迁赔偿问题,应当全额支付给继承人。若继承人仍在房屋内居住,在拆迁过程中可代表房屋所有权人申请并获取相应的拆迁安置补偿款 。例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等。这里的被征收人是指房屋的合法权利人,去世老人的继承人就成为了相关权益的承接者。 在农村地区,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等。如果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之时老人已经去世,按照规定其无法获得相应补偿;但如果在方案确定时老人还在世,只是后续在补偿款发放前去世,其应得的补偿份额可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相关法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也对类似情况有相应规定。 相关概念: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征地补偿: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建设土地或棚户区实行征收或征用,并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