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名誉权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良好名声的权利,别人不能随意诋毁、污蔑。
在我国,多部法律都对名誉权作出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保护民事权利的重要法律,其中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这就从法律层面赋予了公民和法人名誉权,并且明确了侵害名誉权的方式,比如侮辱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诽谤则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如果名誉权受到侵害,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具体到名誉权侵权,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其名誉权的行为,比如停止散布谣言;可以要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也就是让侵权人采取适当的方式,消除因为其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被侵权人名誉的原来状态;还可以要求赔礼道歉,表达侵权人对自己侵权行为的认错态度。
此外,如果因为名誉权被侵害而遭受了财产损失,被 侵权人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对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作出了规定。该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意味着,侵犯名誉权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治安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则规定了侮辱罪和诽谤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也就是说,当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时,就可能构成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工伤申报的期限是30个工作日还是一个月?
离婚选择司法程序好还是双方协商好?离婚后二次分割财产的条件有哪些
借款利息1分算合法的吗
婚前个人房产婚后加名字是否算夫妻共同财产?
男孩子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正规的电影投资合同有效且安全吗?
留置与审讯有什么区别?
身份证过期需要户口本吗?
商业秘密鉴定由谁进行?
驾驶证扣留期间驾车被交警逮住会怎么处罚?
残疾人办低保一个月能领多少钱?
付完定金的房子是否可以退?
吵架后跳河死亡对方是否有责任?
XX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诉成都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买卖合同纠纷案该如何处理?
租赁合同中的装修条款是否有效?
广州刑侦专线临时冻结3天是怎么回事?
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能否用劳务进行出资?
虚假诉讼罪的立案程序是怎样的?
保险业国际贸易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