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押物品处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遇到了物品被扣押的情况,现在不清楚这些被扣押的物品后续会怎么处理。我想知道法律上对于扣押物品处理是怎么规定的,依据是什么,好让我心里有个底,看看自己的物品是否能合理妥善地被处置。
展开


扣押物品处理是指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对涉及案件的相关物品进行扣留后,依据法律规定对这些物品采取的一系列处置措施。 在我国,不同的执法领域对于扣押物品处理有不同的规定,以刑事诉讼和行政执法为例进行说明。 在刑事诉讼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应当查封、扣押;与案件无关的财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调换或者损毁。如果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予以退还。对于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随案移送。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应当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 在行政执法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对违法事实清楚,依法应当没收的非法财物予以没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销毁的,依法销毁;应当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