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继承公证办理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我家里有涉及到涉外继承的情况,现在打算去办理公证,但是不太清楚办理涉外继承公证得依据哪些法律。想了解一下具体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可以作为依据,以便顺利完成公证手续。
展开


涉外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继承境外(含港澳台地区)被继承人遗产或继承境内外国人遗产的活动。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法律依据。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准则,在继承编中,对继承的基本原则、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继承权的取得和丧失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它规定了法定继承的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些规定对于确定涉外继承中继承人的资格和权利具有重要意义,是办理涉外继承公证的基础法律依据。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该法对公证机构的设立、公证业务范围、公证程序等进行了规范。办理涉外继承公证时,公证机构必须依照《公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受理申请、审查材料、核实情况、出具公证书等环节。例如,公证机构要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以确保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此外,还有一些涉及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作出了具体规定。该法规定,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这些规定明确了在涉外继承中应适用的法律,为公证机构在办理涉外继承公证时确定适用的法律提供了指引。 除了以上国内法律,我国还缔结或者参加了一些国际条约,在处理涉外继承问题时,如果国际条约有规定,也会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在办理涉外继承公证时,当事人和公证机构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法律依据,以确保公证事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