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谅解可以减轻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和别人发生了冲突,后来我们达成了谅解。听说达成谅解可以减轻处罚,我想知道这背后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到底是哪条法律规定了这个情况,能让处罚减轻呢?
展开


达成谅解可以减轻处罚,主要涉及到刑事和解制度以及相关的量刑考量因素。在司法实践中,谅解书是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这里的和解协议,往往就是建立在被害人谅解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公检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会考虑这个情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宽处理。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也明确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这进一步从量刑层面细化了谅解在减轻处罚中的作用。 达成谅解能够减轻处罚,是因为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个人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而达成谅解意味着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表现也得到了认可,所以在法律上会给予一定的从宽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