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驰名商标,简单来说,就是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司法认定驰名商标,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 关于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该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以及其他使该商标驰名的因素。比如,一个商标在市场上经过长期大量的宣传推广,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那么在认定驰名商标时,这些宣传推广的情况就会被纳入考量。同时,《商标法》第十三条还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作出了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其次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个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具体规则。它规定了在哪些民事纠纷案件中可以进行驰名商标的认定,比如涉及商标侵权、商标合同纠纷等案件。同时,对于如何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的因素也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解释。例如,对于相关公众对商标的知晓程度,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消费者反馈等方式来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为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该解释对商标侵权纠纷案件中的一些法律适用问题作出了规定,其中也涉及到了驰名商标的保护和认定相关内容。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审理涉及驰名商标的案件时,会综合考虑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对商标是否驰名作出准确的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