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不予处罚的法律条款?
我最近遇到点事儿,好像可能违反了某些规定,但我不是故意的,而且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有哪些情况是可以不予处罚的,能给我说说相关的法律条款吗?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同的法律部门都存在关于不予处罚的规定,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有多项条款涉及不予处罚的情形。第三十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这是因为十四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认知和控制能力上还不够成熟,法律给予他们特殊的保护。例如,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商店拿了一些小零食没付钱,这种情况下通常不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第三十一条规定,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这是考虑到精神病人和智力残疾人在发病期间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一个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人在发病时损坏了他人财物,就不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比如,商家偶尔一次忘记在商品上明码标价,但在被发现后马上进行了改正,且没有对消费者造成实际损失,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不予行政处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第十二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第十三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例如,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公共场所扰乱秩序,依照此规定就不予处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