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认定后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合同无效指的是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后,会产生多方面的法律后果。 首先是返还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这意味着,如果合同无效,双方都要把因为这个合同得到的东西还给对方。比如,甲把一批货物卖给乙,后来合同被认定无效,乙就要把货物还给甲,甲则要把收到的货款退给乙。如果货物已经损坏无法返还,那么乙就需要按照货物的价值进行折价补偿给甲。 其次是赔偿损失。该条法律还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在导致合同无效这件事上有过错,比如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信息,那他就要赔偿对方因为合同无效而遭受的损失。假如甲故意隐瞒货物的质量问题,导致合同无效,乙因此遭受了运输费、检验费等损失,甲就需要赔偿乙这些损失。要是双方都有过错,那就按照各自过错的程度来分担损失。 再者,对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无效合同,要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比如,甲和乙恶意串通签订合同,损害了丙的利益,那么甲和乙因为这个合同取得的财产就要被追缴,返还给丙。 此外,合同无效后,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即使合同整体无效了,但像仲裁条款、管辖条款等关于解决争议方法的约定仍然是有效的,双方还是要按照这些条款来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 总之,合同被认定无效后,会在财产返还、损失赔偿等方面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当事人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