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犯罪有什么法律特征?


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犯罪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法律特征。 首先,从主体方面来看。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包括行贿人和受贿人。行贿人通常是经营者,也就是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受贿人则既可以是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对交易具有影响力的其他人。例如,在一些药品采购的商业活动中,药品供应商为了让医院采购其药品,向医院的采购人员行贿,这里药品供应商就是行贿主体,医院采购人员就是受贿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不同主体实施商业贿赂犯罪所适用的具体罪名可能不同。 其次,在主观方面,商业贿赂犯罪是故意犯罪。行贿人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给予贿赂来获取交易机会、竞争优势或者其他好处。受贿人则是明知是贿赂而予以收受,具有接受不正当利益的故意。比如,一家建筑公司为了中标一个工程项目,向招标单位负责人行贿,其主观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该项目的承建权,这就是典型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故意行贿。 再者,关于客体方面。商业贿赂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它既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又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如果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还会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商业贿赂使得资源不能按照正常的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导致一些优质的企业可能因为没有行贿而失去交易机会,而行贿的企业却可能获得不当利益,这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最后,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贿人给予受贿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受贿人收受财物或者其他利益。财物不仅包括货币、物品,还包括财产性利益,如提供免费旅游、装修房屋等。其他利益则涵盖了非财产性利益,如提供就业机会、升学指标等。《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总之,商业贿赂犯罪具有主体特定、主观故意、侵犯复杂客体以及有明确客观表现等法律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在商业活动中识别和防范此类犯罪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