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我最近发现一家商家的宣传和实际商品差距很大,感觉像是虚假宣传。我想了解下,从法律层面来看,虚假宣传行为具体有什么特征呢?这些特征是如何界定的?我想知道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怎样判断是不是虚假宣传。
展开 view-more
  • #虚假宣传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虚假宣传行为指的是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法律特征: 首先是行为主体的特定性。虚假宣传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这里的经营者,就是那些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比如街边的小商店店主,大型的企业等,只要他们在商业活动中有宣传行为,就可能成为虚假宣传行为的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而虚假宣传行为显然违背了这些原则。 其次是宣传内容的虚假性。这是虚假宣传行为的核心特征。虚假宣传的内容可以涉及商品的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性能、用途、价格、产地等。例如,商家宣传某款手机的电池续航时间能达到48小时,但实际使用中只能坚持10小时,这就属于对商品性能的虚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再者是行为的误导性。虚假宣传行为必须足以引起一般消费者的误解。这里强调的是“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也就是说,判断是否构成误导,要以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理解能力为标准。比如,商家宣传一款保健品具有“神奇疗效”,能包治百病,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很容易就会产生误解,认为这款保健品真的有如此强大的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最后是行为的违法性。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一旦经营者实施了虚假宣传行为,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比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违法经营者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