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无效合同的法律特征: 第一,具有违法性。这是无效合同的本质特征。这里的违法性是指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比如,合同内容涉及买卖毒品,这明显违反了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此合同就是无效的。 第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从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不是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时起无效。一旦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就意味着它从来没有产生过法律约束力。即使当事人已经履行了部分或全部义务,也不能改变合同无效的性质。例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土地买卖合同,而我国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不能买卖,那么这份合同从签订的那一刻起就是无效的,双方基于该合同所做的行为都要恢复到合同签订前的状态。 第三,当然无效。无效合同的无效是绝对的,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的确认,该合同都是无效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只是对合同无效这一事实进行确认而已。例如,甲乙双方签订了一个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即使双方都没有主动去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当涉及相关纠纷时,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该合同存在无效情形,也会依法认定合同无效。 第四,确定无效。无效合同的无效状态是确定的,不会因为时间的经过或者当事人的行为而改变。即使当事人在合同签订后一段时间内没有提出异议,或者已经部分履行了合同,合同仍然是无效的。比如,一份因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而无效的合同,不会因为第三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现而变得有效。 第五,不得履行性。当事人不能依据无效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如果当事人已经履行了无效合同,应当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甲乙签订了一份无效的建筑工程合同,甲已经支付了部分工程款给乙,乙就应当将这部分工程款返还给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