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监护人有哪些法律程序?
我家里有个亲戚因为意外失去了民事行为能力,现在需要为他指定监护人,但我们都不太清楚该走什么程序。想了解一下指定监护人具体有哪些法律程序,要准备什么材料,去哪个部门办理。
展开


指定监护人,指的是在没有法定监护人,或者法定监护人对担任监护人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由有关部门或法院来确定监护人的过程。 在我国,指定监护人的程序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一条规定,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另一种情况就是通过法院来指定。当相关人员对指定结果不服时,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监护人的品德、身体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来指定监护人。一般来说,申请人需要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说明申请指定监护人的原因、被监护人和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等。同时,可能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比如被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明等。法院经过审理后,会作出相应的判决。 此外,在指定监护人的过程中,如果是对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还应当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如果被指定的监护人不愿意担任监护人,一般是不可以的,除非有正当理由,并且需要经过法定程序变更监护人。总之,指定监护人是一个严肃的法律程序,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以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