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错推定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纠纷,感觉对方有过错,但很难直接证明。听说有过错推定这种说法,我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过错推定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在哪些情况下能适用,适用的条件和后果又是什么呢?
展开


过错推定,通俗来讲,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先假设行为人是有过错的。正常情况下,打官司时是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你说对方有过错,你得拿出证据来证明。但在过错推定里,举证责任就反过来了,先认定行为人有过错,然后让行为人自己去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如果证明不了,那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不少关于过错推定的规定。比如在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中提到,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过错推定。比如路过一栋楼,被上面掉下来的东西砸伤了,这时候不需要受伤的人去证明楼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而是先推定他们有过错,由他们自己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再比如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这也是过错推定的体现,只要动物造成了他人损害,先推定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他们要自己证明自己没过错才能免责。 过错推定原则主要是考虑到在一些情况下,受害人很难去证明行为人有过错。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建筑物上的东西坠落伤人,让受害人去证明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法律就采用过错推定,来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不过,过错推定并不是随意适用的,必须要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才行。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这些特定情形下,才能使用过错推定来确定责任。这样既能保障受害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合法权益,也能防止对行为人责任的过度追究。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