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在法律上是如何认定和处理的?
我和别人签了个合同,表面看着挺正常合法的,但我后来发现对方其实是想用这个合同达到非法目的。我不太清楚这种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况,法律上是怎么看待的,会怎么处理呢?想了解下相关的规定。
展开


在法律中,“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指的是行为人为了达成非法目的,借助看似合法的形式来实施行为。简单来说,就是表面做着合法的事,实际却是在干违法的勾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行为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那么这个行为从法律层面上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这种行为违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公序良俗。 例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表面上是正常的房屋买卖交易,但实际上是为了转移甲因犯罪所得的赃款。在这种情况下,这份房屋买卖合同就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会被认定为无效。 一旦行为被认定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无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首先,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这样规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平正义,防止有人利用合法的形式来逃避法律制裁,保护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