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商品房楼层高度有哪些规定?
我买了套商品房,交房后感觉楼层高度有点低,住起来不太舒服。我想知道法律上对商品房楼层高度有没有相关规定,规定是怎样的,我该怎么判断自己买的房子楼层高度是否符合标准。
展开


在了解法律对商品房楼层高度的规定之前,我们先明确几个关键概念。商品房楼层高度一般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层高,一个是室内净高。层高是指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室内净高是指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 2011的规定,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0m。这里用的是“宜”,意味着这是一个推荐性的标准,不过也反映了行业普遍认可的合理高度。 对于室内净高,该规范也有明确要求。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这些规定是强制性的,开发商必须严格遵守。 如果开发商交付的房屋楼层高度不符合上述标准,购房者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履行的规定,开发商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以及相关国家标准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房屋。如果房屋楼层高度不达标,属于开发商违约。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比如进行整改、赔偿损失等。 在实际操作中,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前,应仔细查看合同中关于房屋层高、净高的约定。如果合同中有明确约定,而实际交付的房屋不符合约定,购房者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追究开发商的责任。若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按照国家标准来判断。购房者可以请专业的测绘机构对房屋楼层高度进行测量,取得相关证据后,与开发商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总之,购房者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在购房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