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公司章程会有什么法律责任?


在公司运营中,公司章程就像是公司的“内部宪法”,它规定了公司的基本运营规则、股东和管理层的权利与义务等重要内容。当有人违反公司章程时,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从民事责任方面来看,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可能会侵犯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例如,股东未按照章程规定按时足额出资,这就损害了其他已按时出资股东的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这意味着,违反出资规定的股东不仅要补齐出资,还要对其他股东进行赔偿。 从行政责任角度讲,如果公司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同时违反了相关行政管理法规,可能会受到行政机关的处罚。比如,公司章程规定了公司的经营范围,而公司超出章程规定的范围进行经营,且这种超范围经营违反了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就可能依据相关法规对公司进行罚款、责令改正等处罚。《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法人有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或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等情形的,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扣缴、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处罚。 从刑事责任方面来说,虽然单纯违反公司章程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刑事责任,但如果违反章程的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就会受到刑事法律的制裁。例如,公司管理层违反章程规定,挪用公司资金进行非法活动,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可能会构成挪用资金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