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扣工资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如何认定克扣工资?


克扣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应得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克扣工资的认定和相关法律责任。 ### 克扣工资的认定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不属于克扣工资: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等。除了这些情况,用人单位扣减劳动者工资都可能被认定为克扣工资。例如,公司以员工迟到几次为由,扣除员工一个月的全勤奖后,还额外扣除了当天工资的双倍,这种额外扣除的行为就可能属于克扣工资。 ### 克扣工资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也就是说,劳动者可以先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公司支付工资,如果公司在规定时间内不支付,劳动者就能拿到额外的赔偿金。 **行政责任**: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督促其支付工资并给予劳动者赔偿。 如果劳动者遇到克扣工资的情况,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