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电商有哪些法律风险?


做电商面临着多方面的法律风险。 首先是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在电商领域,如果商家销售的商品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比如售卖假冒知名品牌的商品,这就属于侵权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以及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对于侵犯专利权的情况,如果商家销售的商品使用了他人拥有专利的技术或设计,而未获得专利所有者的授权,同样构成侵权,会面临法律责任。关于著作权,电商平台上的商品图片、宣传文案等如果未经授权使用了他人的作品,也会侵犯著作权人的权利。 其次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风险。电商交易中,商家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如果商家在商品宣传中夸大功效、虚假标价等,就违反了该规定。在售后服务方面,商家应按照约定提供退换货等服务。如果拒绝消费者合理的退换货要求,也可能面临消费者的投诉和法律诉讼。 再者是广告法方面的风险。电商宣传离不开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有严格要求。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例如,使用绝对化用语,像“最顶级”“最佳”等词汇,可能违反广告法的规定,会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 最后是税务方面的风险。电商经营同样需要依法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电商商家应当如实申报收入并缴纳相应税款。如果商家隐瞒收入、虚假申报等,就构成偷税漏税行为,会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