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继承权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些遗产。现在兄弟姐妹之间商量着继承的事儿,我不太想参与,打算放弃继承权。但我不太清楚放弃继承权具体有啥法律规定,不知道该怎么做才符合法律要求,会不会有啥风险。想了解下相关内容。
展开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放弃继承权是继承人对自身权利的一种处分行为,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首先,关于放弃继承权的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这意味着,只有在继承开始之后,遗产处理之前这个时间段内,继承人才能做出放弃继承权的决定。比如,老人去世后,他名下的房产等遗产在还没有分割处理时,继承人可以选择放弃。若超过这个时间,遗产已经分配完毕,就无法再放弃继承权了。其次,放弃的方式。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书面形式可以是声明书、协议书等,这样能够明确、清晰地表达继承人的意愿,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口头表示一般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除非有其他充分的证据证明继承人确实有放弃的意思。再者,放弃继承权不能附加条件。继承人一旦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就不能再以不履行法定义务为条件而反悔。例如,不能说我放弃继承权,但要求其他继承人必须给我一定的补偿等。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后,又想反悔,是否可以呢?这需要分情况来看。在遗产处理前或者在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不予承认。也就是说,在遗产还没处理或者正在打官司的时候,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反悔;但遗产已经处理完了,通常就不能再反悔了。另外,放弃继承权是继承人的个人权利,但如果因为放弃继承权导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这种放弃是无效的。比如,继承人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却通过放弃继承权来逃避,这种放弃是不被法律认可的。总之,放弃继承权是一个严肃的法律行为,需要遵循法律规定,谨慎做出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