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的法律地位及协议都有哪些?


在法律领域中,发起人是指为设立公司而签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认购出资或者股份并履行公司设立职责的人。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发起人的法律地位及相关协议。 发起人的法律地位具有多面性。从设立中公司的机关角度来看,发起人相当于设立中公司的执行机关,负责公司设立的各项事务,比如制定公司章程、筹集资金、办理公司设立的审批和登记手续等。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公司能否顺利设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精神,在公司设立阶段,发起人对外代表设立中的公司进行活动,其行为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归属于设立中的公司。如果公司最终成功设立,这些权利和义务就由公司承受。 从与公司的关系角度来说,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成为公司的股东。他们对公司负有出资义务,并且要遵守公司章程的规定。如果发起人没有按照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就需要向已足额出资的其他发起人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法》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关于发起人协议,它是发起人之间就设立公司事项所达成的明确彼此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其内容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方面。首先是公司的基本情况,如公司的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这部分内容为公司的设立奠定了基础框架。其次是发起人各自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明确出资相关事宜可以避免在出资环节出现纠纷。再者是发起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分工,例如谁负责办理工商登记,谁负责筹备资金等。合理的分工有助于提高设立效率。最后还会约定公司不能成立时的责任承担方式。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不能成立时,发起人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 总之,发起人的法律地位和协议在公司设立过程中至关重要,发起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签订明确的协议,以保障公司设立的顺利进行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