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低价恶意竞争在法律上是如何认定和处理的?
我参与了一个项目的投标,有竞争对手以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我怀疑这是恶意竞争。我想了解下在法律上,这种投标低价恶意竞争是怎么认定的,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有什么法律依据可以保障我的权益呢?
展开


投标低价恶意竞争指的是投标人以不合理的低价参与投标,其目的往往不是为了正常履行合同,而是通过排挤其他竞争对手来获取中标机会。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 在认定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这里的“成本”通常指企业的个别成本。实践中判断是否低于成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合理利润等。比如,如果一个项目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经过核算明显高于某投标人的报价,且该投标人无法合理说明低价的原因,就可能被认定为低于成本报价,存在恶意竞争嫌疑。 对于投标低价恶意竞争的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发现有低价恶意竞争情况,招标人可在评标过程中对低价投标文件进行重点审查,要求投标人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果投标人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其投标。同时,相关行政监督部门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违规投标人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暂停投标资格等。此外,受到损害的其他投标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侵权方赔偿因恶意竞争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