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中家庭团结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家里老人去世后,留下了一些遗产。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商量后写了一份家庭团结书,约定了遗产的分配方式。但我心里有点没底,不知道这份家庭团结书有没有法律效力,会不会在之后出现问题,所以想了解一下它在法律上到底有没有效力。
展开


在遗产继承的场景中,要判断家庭团结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基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遗嘱继承则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其遗产的继承方式。 对于家庭团结书,如果它具备以下条件,通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其一,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意味着家庭团结书里关于遗产分配等方面的约定,不能与现行的法律相冲突。例如,不能剥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必要遗产份额,否则该部分约定无效。其二,是各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也就是说,参与签订家庭团结书的人都是自愿的,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况。比如,如果有人是在被威胁的情况下签了字,那么这份家庭团结书的效力就可能存在问题。其三,符合相应的形式要求。虽然法律没有对家庭团结书的形式有严格的规定,但最好有各方当事人的签字确认,以证明是各方的真实意愿。 举个例子,如果家庭团结书约定将遗产全部分配给某个子女,而其他子女在受到欺骗,以为不签字就会失去亲情等情况下签了字,之后发现真相,那么其他子女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这份家庭团结书无效。又比如,如果家庭团结书约定将国家禁止继承的财产进行分配,那这部分约定显然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遗产继承中的家庭团结书不一定必然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根据其具体内容和签订情况,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当对家庭团结书的效力存在疑问时,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