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司名称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侵犯公司名称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侵权方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可能涉及的责任类型及法律依据。 民事责任方面,这是较为常见的责任形式。侵犯公司名称权本质上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被侵权公司有权要求侵权方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规定,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当公司名称权受到侵犯时,被侵权公司可以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也就是立即停止使用该名称。比如,若某公司擅自使用了与另一家公司相似的名称开展业务,在被发现后,必须马上停止使用该名称进行经营活动。 同时,被侵权公司还能要求侵权方消除影响。侵权方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因侵权行为给被侵权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通过登报声明等方式,向公众说明实际情况,澄清被侵权公司的声誉。并且,侵权方需要赔偿被侵权公司的损失。这里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可能是因侵权行为导致的业务订单流失、销售额下降等;间接损失可能是因声誉受损而带来的潜在商业机会丧失等。 行政责任也是不可忽视的。依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要求处理。登记主管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因该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对于侵犯公司名称权的行为,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这有助于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在某些情况下,侵犯公司名称的行为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如果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在侵犯公司名称权领域,刑事责任相对较少见,但如果侵权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相结合,如利用侵权的公司名称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就会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制裁。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诈骗罪条文,如果侵权方以侵犯来的公司名称为幌子,实施诈骗行为,骗取他人财物达到一定数额,就会被认定为诈骗罪,面临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侵犯公司名称权的行为会带来多方面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公司在发现自身名称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