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是怎样的?


经理股票期权是公司给予经理人员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选择权。这种激励机制有助于将经理人员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相联系。那么,关于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确会计处理涉及的几个关键时间点,主要包括授予日、等待期、可行权日、行权日和出售日。授予日就是公司与经理人员达成股票期权协议的日期;等待期是从授予日到可行权日之间的时间段,在这个期间,经理人员需要满足一定的服务条件或者业绩条件;可行权日是指经理人员可以行使股票期权的日期;行权日是经理人员实际行使股票期权,购买股票的日期;出售日则是经理人员将所购买的股票出售的日期。 对于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将其确认为费用。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例如,公司授予经理人员1000股股票期权,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0元,等待期为3年。那么在等待期内每年应确认的费用为1000×10÷3 ≈ 3333.33元。这是因为,经理人员为公司提供了服务,公司给予股票期权作为报酬,这部分报酬应当作为费用在等待期内分摊确认。 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应将其确认为费用,而是作为一种权益的调整。然而,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来看,倾向于将其确认为费用,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成本和经营业绩。 在会计计量方面,主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确定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股票的现行价格、期权的行权价格、有效期、预计波动率、无风险利率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影响期权的公允价值。例如,股票价格上涨、有效期延长、预计波动率增加等因素通常会导致期权的公允价值上升。 对于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披露也非常重要。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股份支付的相关信息,包括授予日、可行权条件、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当期行权的股份数量、期末发行在外的股份期权数量等。这有助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股份支付情况,评估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总之,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相关会计准则,准确确认、计量和披露,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密切关注会计准则的变化,确保处理方法的合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