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失真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财务报表失真指的是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没有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这种现象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财务报表失真的常见表现形式。 虚构交易是一种常见的财务报表失真形式。企业可能会通过编造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例如,企业可能会伪造销售合同、发货单、发票等凭证,以显示有更多的销售发生。这就好像一个人明明没有卖出东西,却假装卖出去了,还把钱记在账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虚构交易显然违反了这一规定。 隐瞒负债也是财务报表失真的表现之一。企业可能会故意不记录某些债务,使资产负债表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好。比如,企业可能会隐瞒一些已经发生的银行贷款或者应付账款。这就好比一个人欠了别人钱,但却不告诉别人自己的真实债务情况。《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隐瞒负债违背了这一准则。 资产计价不实同样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企业可能会高估或低估资产的价值。例如,对于固定资产,企业可能会不按照规定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进行折旧计算,从而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这就如同一个旧的机器设备,明明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价值已经降低很多,但账面上却还是按照新设备的价值记录。《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折旧等都有明确规定,资产计价不实违反了这些规定。 费用和成本的不当处理也是财务报表失真的重要表现。企业可能会将一些本应计入当期成本的费用,故意推迟计入或者不计入,以虚增当期利润;或者将一些不应计入当期成本的费用计入,以减少当期利润。比如,企业可能会将应在本期摊销的费用,放到以后期间摊销。这就像一个人本来这个月该花的钱,却留到下个月花,以此来让这个月看起来更有钱。《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等准则对费用和成本的核算都有具体要求,不当处理费用和成本违反了这些准则。 财务报表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企业的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报表使用者的利益。作为会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